“一双陪你突破防线,一双替你稳住全场。
你是那个不讲道理硬上去的人,还是更想每一步都走得踏实?
实战测评不整虚的,我们只讲打球人最在意的感觉。”










【深度实战测评|安踏 KAI 1 欧文一代】

✅ 基本定位
类别:速度型签名战靴
面向球员:偏突破、节奏快变、以横移为核心打法的后卫/控卫
推荐场地:室内木地板、水泥半场
缓震表现(评分:7/10)
搭载全掌氮科技 + 后掌 Smart S.A.M 缓震模块。
前掌较薄,启动爆发力强,适合快第一步突击;
后掌下沉感较弱,虽然科技在,但大体重球员落地仍会觉得“顶脚”。
适合轻体重或中体重球员,追求快速响应优于缓震保护。
防侧翻与稳定性(6.5/10)
中底离地高度较低,稳定性来自“贴地感”,但侧向支撑欠佳;
外侧缺少硬质支撑结构,剧烈急停或大幅度横向移动时易产生鞋面“扭动感”;
建议技术细腻型球员使用,防崴脚性能略弱。
⚡ 抓地力(8.5/10)
外底纹路采用人字+波浪组合结构,纹路深,干地抓地强;
但橡胶偏软,打久了易粘灰,尘场表现打折;
建议室内打球为主,打水泥地建议常规清洁。
包裹性(7/10)
鞋楦偏瘦,前掌略紧;脚背高、宽脚选手上脚前需要试穿;
鞋带系统是传统结构,中段锁定一般,运动中可能有轻微滑动感;
鞋舌填充适中,搭配绑带打法可提升贴合感。
透气性(6.5/10)
鞋面使用多层织物 + 熔断热贴合材料,外观好看但不够透气;
长时间打球后脚内湿气明显,夏季打全场需谨慎。
耐磨性(6.5/10)
pc28预测水晶底橡胶材质偏软,耐磨性一般,尤其在水泥地消耗较快;
若长期打外场,不建议作为主力鞋款;
室内地板或偶尔水泥场使用,问题不大。
总评总结
关键词:爆发、灵动、快节奏、精准操控
KAI 1 是一双“技术导向”的签名鞋,偏竞技风格,适合打法轻巧、注重突破速度、节奏细腻的球员。但它对脚型有要求,防护能力一般,不适合暴力型打法或体重偏大的实战用户。
【深度实战测评|安踏 KAI 2 欧文二代】
✅ 基本定位
类别:全能型实战签名鞋
面向球员:攻守均衡、频繁跑跳、需要长时间实战支撑的球员
推荐场地:木地板、水泥、塑胶等通用场地
缓震表现(评分:8.8/10)
升级全掌氮科技中底,脚感更厚实,缓冲能力显著增强;
前掌启动依然迅捷,但更柔和,不再有“一蹬即顶”的刺激感;
后掌落地反馈优秀,适合中大体重球员跳投/落地保护;
比 KAI 1 明显更适合连续高强度比赛使用。
防侧翻与稳定性(9/10)
配置了高硬度 TPU 抗扭转系统+ 鞋身外翻设计;
鞋面两侧加入硬质支撑架,提升横移时的结构稳定;
急停跳投、变向横移都有明确支撑点,崴脚风险大幅降低。
⚡ 抓地力(9/10)
全掌橡胶外底升级,纹路更深且立体,多向抓地增强;
抓地力在干场非常出色,尘场表现优于 KAI 1;
橡胶更耐磨,适应性强,兼容木地板、水泥和室外场地。
包裹性(9/10)
鞋楦正常偏宽,适配大部分脚型;
鞋领区域填充柔软,内靴式结构贴合性高,脚踝锁定感增强;
中足紧致感适中,上脚后贴合自然,不需反复系紧鞋带。
透气性(7.5/10)
鞋面为复合工程面料,局部有透气孔结构;
比 KAI 1 稍微通透一些,但依然不能算是“夏季福音”;
中等偏热,冬季更舒适,夏天可搭配吸汗袜或速干鞋垫。
耐磨性(8.5/10)
外底橡胶密度高,实测在水泥地打 2 周仅轻微磨损;
边缘加固处理,有效减少外侧掉底或粘边;
长时间通勤+实战两用完全没问题,性价比优秀。
总评总结
关键词:均衡、稳健、可控、场地适应强
KAI 2 的实战表现明显“照顾大众”,不仅缓震提升、抓地更稳,还大幅优化了脚型适配和耐久性。它不再只是“为欧文量脚定制”,而是“为更多中国球员量体打造”的进化产品,适合大多数位置和打法。
✅选 KAI 1,如果你:
轻体重/偏灵活控卫打法
技术细腻、喜欢爆发+节奏突击
不打太久,偶尔实战,注重启动和操控
✅选 KAI 2,如果你:
需要全场、长时间、反复打球
想要脚感舒适 + 稳定防护全都要
大体重或打法偏突破+投射结合的中后卫